石鼓生態旅游區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5-05-23 10:52
石鼓生態旅游區位于石鼓鎮。景區內有昌山、銅梁山、銅梁水庫等自然山水,這是一片無污染的凈土,山巒起伏,森木繁茂蔥蘢,泉水清澈晶瑩,瀑布如白練飛空,水與山相互環繞,有“小三峽”的奇秀,有“漓江水”的澄澈,碧水藍天,青山倒影,相映成趣。頂峰度假村的純原生態農家飯菜可口誘人,嗩吶藝術聲名遠播,民俗風情十分濃郁。

昌山:位于石鼓鎮與雙峰縣井字鎮交界處。昌山巍峨峻峭,氣勢磅礴,方圓近60km,海拔755.1m,乃湘潭全境的屋脊,東南與南岳遙相對峙,并與南岳共稱“姊妹峰”。其主峰為錦鰲峰,又稱靈應峰,為“昌山之秀”,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昌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山間云霧蒸騰,奇峰聳立,靈應峰松杉披翠,山左山右,風景奇異,形成聞名遐邇的昌山九景。上有定海寺,系明末僧人竹浪所建。清光緒四川提都學使、書法家趙啟霖題聯:“仙女拜觀音,手捧香爐,頭頂三碗齋飯;太公釣錦鰲,身騎青龍,腳踏北斗七星”便含此意。
湘軍古道:湘軍古道全長約7.5公里,均為石板路面,依山盤旋而上。貫穿昌山南北,連接北麓石龍口福星亭,南麓雙峰縣井字街同福亭,隔山相望。為清末朝廷重臣(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1811--1872年)捐資修建,系曾國藩從外地回鄉的必經之路,故稱“曾國藩石板路”、“曾國藩棧道”、“曾國藩官道”。另有一條古道從東麓塘灣,經丫枝嶺,至西麓雙峰縣土地沖。相傳亦為曾國藩所修。

銅梁山:位于石鼓鎮,銅梁山風景秀美,險峰峭立,幽谷懸泉,云霧盤繞。春天,百花吐艷,萬紫千紅;盛夏,氣溫只20多度,是理想的避暑佳境。銅梁山景點甚多,最為突出的是曹家坳瀑布和銅梁水庫。銅梁水庫內綠水蕩漾,碧波粼粼,烏龜山浮于水中。庫內有機帆船和小木船穿梭水面,乘載游人或從事捕撈。周圍青山環繞,風平浪靜時,青山倒影,水天一色。

曹家坳瀑布:曹家坳村口有溪水從巨型青石溝壑傾瀉而下,形成高100余米、寬5米余的瀑布。瀑布飛瀉時,水霧噴發,甚是壯觀。尤其是大雨過后,周圍山窩有9條小瀑布同時飛瀉,形成瀑布群,景象更是迷人。
頂峰村:因位于銅梁山之頂,故名頂峰村。這里山水風光秀麗,民風淳樸。既能體驗天然戶外大氧吧,領略頂峰無限風光,又能品嘗純原生態的農家飯菜。現建有度假村休閑服務區,能為旅游愛好者提供餐飲、住宿、娛樂等優質的服務。

油菜示范基地:石鼓油菜花系金香油9號、湘雜油631兩個品種,采取機械化全程服務的方式,連片種植。當地良好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基礎,適宜綠色無公害農作物生長。每年陽春三月,油菜花開時節,花香四溢,流金溢彩。
全國嗩吶之鄉:“石鼓·青山嗩吶”主要流傳在湖南省湘潭縣石鼓、青山橋、分水三鄉鎮(原青山橋區)及周邊鄰近地區。據考證,在明代已具雛形,至清代,《湘潭縣志》曾記載地方官員為迎接朝廷旨意,用嗩吶演奏營造隆重排場,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青山嗩吶得到全面發展,藝人們自發組成鼓樂班會,經常同臺競藝,并創造出了“西工字”、“悶工字”兩種獨特的演奏技法,使青山嗩吶聲名遠播,被人們稱為“青山橋國樂”。湘潭縣青山.石鼓的嗩吶藝術曾以嗩吶方陣參加國家級表演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嗩吶藝術)”。該鎮多數農民對嗩吶藝術情有獨鐘,為群眾所喜聞樂見。上至五、六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多歲的孩子均能吹一口嗩吶,有的可以數支并吹,有的可以用鼻孔吹,吹奏手法變化無窮,令人目不暇接。在每年的“元宵節”、“文化遺產日”等大型活動和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均有嗩吶演奏參演,既為民間藝人們搭建了展示舞臺,又讓市民切實感受到了嗩吶藝術的深刻內涵和無窮魅力。2006年,該項目進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008年進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013年莫柏槐被評為該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