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中路鋪鎮人民政府2023年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4-05-30 16:48
|
部門 概況 |
單位名稱 |
湘潭縣中路鋪鎮人民政府 |
|
|
年度預算金額 |
4992萬元 |
||
|
主管部門 |
湘潭縣人民政府 |
||
|
單位基本職能 |
1、社會管理職能。 (1)貫徹執行上級的各項方針政策,保障公民享有憲法規定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利;(2)加強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突發性、群體性事件,調節和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和糾紛;(3)根據鄉村社會的需要,組織制定和推動落實經農民認可的鄉規民約,構建和諧的鄉村社會等。 2.發展經濟職能。 (1)組織制定本鄉鎮產業發展規劃,指導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地域產業特色;(2)組織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包括政策環境、硬件環境、社會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3)通過推動和引導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指導農村生產,提高農村生產組織化程度;(4)加強信息服務,密切本地農產品的市場銜接,促進農業新技術的推廣。 3.公共服務職能。 普及義務教育,計劃生育,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繁榮農村文化,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加強社會公德建設,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等,組織好農村公共產品的供應。 4.基層建設職能。 (1)抓好農村黨組織建設,包括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領導班子的推薦與選配,農村黨員的發展和管理,黨員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等;(2)抓好村委會班子建設,依法指導和幫助組織好鄉村基層組織和社區自治,為落實公民在選舉、決策、管理和監督等方面的民主權利創造條件;(3)抓好農村思想建設,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倡導鄉村社會文明新風;(4)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設,開辟群眾表達意愿的渠道,建立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程序和機制。 |
||
|
績效完 成情況 |
部門整體支出管理和使用基本情況 |
|
|
|
績效目標 完成情況 |
1、聚焦經濟建設,增強發展后勁 抓搶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商引資任務數1.5億全部完成。對外招商引資新引進企業5家,到位資金1.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數120%;積極爭取省市項目資金258萬元;湘商回歸招商任務6000萬元全部完成,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5036.33萬元,完成稅收收入1670萬元,完成率達112.08%,增長率在工業類鄉鎮中排名第一。新入規模企業1家;六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億元,科研投入經費605萬元;固定資產投入5.8億元,其中工業固投4.5億元。新增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湘潭立華牧業有限公司。發揮柳橋村特色產業核心種植結構調整萬畝示范片作用,落實嚴格管控區調整面積140畝,小籽花生、中藥材、高粱等特色農業產業不斷壯大。按照“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總體思路,著重扶持一批有實力的農村合作社指導脫貧戶發展產業,成功實施3個產業項目。整合鎮域資源,充分發揮“鋪里香”載體作用,實現“鋪里香”聯動經濟效益達800余萬元。 2、推進鄉村振興,煥新農村光彩 脫貧成果持續鞏固,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有效運行;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分類管理,落實走訪要求,結對、聯系幫扶全覆蓋;不斷鞏固產業發展、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脫貧攻堅成果;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運行良好,易地扶貧搬遷戶穩定增收;落實“雨露計劃”職業學歷教育補助,義務教育階段“五類人員”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入學率達100%;脫貧戶四類慢性病實現家庭醫生簽約535人;農村脫貧人口及動態監測對象已全部開展住房安全鑒定并消除風險。集體經濟鞏固壯大,全鎮15個村獲湘潭市集體經濟獎勵資金,金石村、茅塘村成功爭取50萬國省項目支持,大灣橋村在國省項目資金的撬動下,從集體經濟“落后村”蛻變成“先進村”,2023年榮獲湘潭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先進典型”榮譽稱號,中路鋪鎮村集體經濟發展名列全縣前茅。糧食安全保障有力,全年完成早稻播種面積22311.42畝,完成率達102.7%;完成晚稻播種面積22960畝,落實油菜種植2萬畝以上。全力落實“非農化”“非糧化”工作。與各村簽訂《耕地保護責任狀》,嚴格落實各村的“守土責任”。恢復耕地任務為1400畝,全年完成1546畝,完成率達110.4%,全縣排名第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充分發揮統籌管控作用,優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完成農村公路維修2161㎡,扎實推進拗先線公路改造項目、竹沖村萬盛園連接公路產業路項目、茅塘村藕塘至席家產業路項目建設;爭取枧橋水廠改造資金100萬元,解決枧橋集市近3000人安全飲水問題;持續強化人居環境整治和后期管護,實現鎮區路燈全覆蓋;持續做好廁改工作,四格池改建任務全面完成;積極推進“美麗庭院”示范片打造工作,目前全鎮三星“美麗庭院”200戶,四星20戶,五星3戶,獲得一致好評。 3、注重生態建設,提升城鄉品質 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曉霞山義務植樹基地,組織3000余人義務植樹,充分弘揚了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超額完成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8241畝各項指標;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全面推廣垃圾上戶收集服務模式;堅決打擊各類環境污染問題,處理涉環保信訪類問題30余件。穩步推進水環境治理,落實河長巡河工作,朝陽渠樣板河建設段被評為省“幸福河湖”。加強鎮區污水處理設施以及配套管網建設,提升鎮區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成功爭取小水源建設項目村4個,加快推進骨干山塘清淤、擴容、硬化工程;新建防火用蓄水池、生物防火林帶,切實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壓實林長制責任,完善一長四員考核工作制度;完成7500畝林地清理、整地;大力推進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投入15萬余元對四個疫點進行松線蟲除治,順利通過國省市三級檢查;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秸稈禁燒宣傳、整治行動,營造廣泛參與、農民群眾自覺行動的禁燒氛圍。 4、強化公共服務,繪就幸福畫卷 積極推進衛生健康工作,“兩癌”篩查工作完成全年指標的107.2%;全鎮58戶計生特殊家庭實現“三個全覆蓋”;積極推進黎氏八駿故居修繕工作;持續推進文體事業發展,添置圖書4000余冊;開展送戲下鄉、春節送春聯活動。積極參與全縣各類文體活動,榮獲湖南省農耕大賽暨湘潭縣白石鎮首屆農耕趣味運動會農事趣味接力賽第一名,天易杯籃球賽取得第五名和體育道德風尚獎,邀請縣文旅局、攝影家協會共同舉辦齊白石誕辰160周年暨首屆“曉霞杯”攝影大賽;中路鋪藥糖制作技藝成功入選湖南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抓好就業各項工作,人社工作榮獲省級金牌調解組織。扎實開展“春送崗位”招聘活動,近500失業人員中200多人達成求職意向,農村、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等各項就業指標均超額完成;多途徑幫扶困難群體,全年發放保障資金1000余萬元。務實做好臨時救助、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等民生工作,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利益;落實雙擁優撫工作要求,幫扶援助困難退役軍人83人;重點優撫對象臨時救助40人次,發放慰問資金及物資28萬余元;2024年度城鄉醫保參保人數完成目標任務97.54%,全縣排名第二。 5、優化社會治理,構建共治格局 全年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20起,排查整改重大隱患43處;深入推進“三集中三到位”,充分發揮“12345”政務便民服務熱線平臺作用,共計接到市(縣)長熱線交辦單360件次,有效工單量327件次,各承辦單位回復及時率為100%,群眾滿意度鄉鎮排名第三;湘易辦的推廣數據是全縣第三,行政效能電子監察數據98.77,全縣排名第二。先后召開全鎮安全生產工作會議20余次,黨政負責人帶隊檢查180余次;與21個村(社區)及各生產經營單位層層簽訂責任書;組織開展“敲門行動”“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宣傳教育活動;對企業主要負責人、煙花爆竹經營戶等重點單位人員開展安全培訓,組織交警、安全管理人員到學校、企業上課;常態化開展煙花鞭炮集中排查整治、工礦商貿企業專項檢查行動;積極推進拖拉機參保工作,參檢拖拉機保險率100%,我鎮榮獲湖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柱塘村、石獅村、響鼓村榮獲湘潭市“平安農機”示范村。順利通過創文省檢;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宣傳隊,筑牢宣傳新堡壘;“黨建+蓮湘頤老”作為湘潭縣文明實踐典型案例在“全國文明實踐精品項目展示活動”中交流推介。 6、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政府效能 堅持把黨建工作與全鎮發展建設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利用鄉鎮黨校的平臺組織全鎮黨員進行冬春訓,覆蓋2000余人次;對接湘潭市理論宣講員,開展理論政策宣講。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制,落實傳達廉政會議精神,組織開展廉政黨課,把握重要時間節點,及時開展廉政談話,指導早提醒、早預防,取得較好效果;全年收到、辦結信訪舉報線索3件,配合縣紀委完成2件信訪件辦理,持續增強黨規黨紀剛性約束。強力推進基層建設“1+5”,按時為村主干發放離任生活補助;對困難黨員、一線基層干部開展新春慰問活動;創新組織干部一周一例會,為年輕干部提供理論政策宣講“舞臺”,切實提升干部綜合素質;鼓勵村干部和后備干部報名參加“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超額完成指標任務;強化對執法人員教育培訓,目前有5名干部通過省行政執法考試,我鎮黨委書記被評為湘潭市“干部敢為”先進典型。 |
||
|
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改進措施 |
存在的問題 |
1、經濟發展的韌性不足。工業經濟依然不強,存在較大制約因素,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步伐不快;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產業的集聚效應,引領功能仍需增強。 2、財源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受經濟發展水平、財源結構和傳統體制的影響,鎮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財力增長乏力,鄉村兩級均感到資金運轉壓力較大。 3、體制基數與財政總預算支出不匹配。鄉鎮專項資金難以預計,無法估計來源渠道。 |
|
|
改進措施 |
1、堅持產業強鎮。依托立華牧業、萬盛園、華陽生物等企業,在我鎮逐步培育全省最大的商品雞基地,逐步創建湖南省農業特色鄉鎮,加速提升產業鏈和產品質量,不斷為鎮域經濟增添新活力。 2、做好預算編制。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底線,優化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細化績效目標,明確各項業務的目標、范圍、內容、流程、環節以及相應的部門崗位,盡最大可能把錢用在刀刃上。 |
||
|
其他需要 說明問題 |
無 |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