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2017年農村公路小修保養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18-07-10 08:09
|
項目名稱 |
農村公路小修保養 |
|
項目金額 |
450萬元 |
|
主管部門 |
湘潭縣公路局 |
|
項目實施單位 |
湘潭縣各鄉鎮及各養護站 |
|
評價結果 |
優 |
|
項目基本情況 |
(一)項目單位基本情況 湘潭縣公路局養護股負責全縣轄區范圍農村公路里程現共計4645.363公里,其中省道、縣道618.674公里、鄉道330.348公里,村道3696.341公里,橋梁6637.31延米。 (二)項目概況 為建立養護常態化長效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出行安全,按照省、市政府要求,2017年縣財政預算安排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經費450萬元,需要完成以下項目: 1、積極開展“四好農村公路”創建活動,完成文明示范路創建50公里。2、農村公路中等路(PQI值)以上比例達88%,綠化率83%,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縣、鄉、村道常養率分別達100%、85%、75%。 |
|
項目主要績效 |
數量指標:農村公路養護省縣道618.674公里、農村公路養護鄉道330.348公里、農村公路養護村道3696.34公里、農村公路橋梁管理6637.31延米。 成本指標:農村公路日常養護442.39萬元、農村公路橋梁日常維護52萬元、農村環境整治50萬元、局控13.93萬元。具體為白石鎮18.25萬元、茶恩寺鎮20.64萬元、分水鄉23.73萬元、河口鎮21.79萬元、花石鎮34.79萬元、錦石鄉14.76萬元、排頭鄉26.69萬元、青山橋鎮21.96萬元、射埠鎮38.5萬元、石鼓鎮17.27萬元、石潭鎮26.3萬元、譚家山鎮18.12萬元、烏石鎮27.08萬元、楊嘉橋鎮20.54萬元、易俗河鎮59.58萬元、云湖橋鎮33.29萬元、中路鋪鎮34.31萬元、文明示范路72.51萬元、局控13.93萬元、交調14.28萬元,共計558.32萬元。 經濟效益指標:帶動縣域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社會效益指標:提高車輛通行速度、節省行車時間、降低行車費用;生態效益指標:優化了縣域交通環境;可持續影響指標:交通環境得到改善;社會公眾服務或服務對象滿意度達90%以上。 |
|
存在的問題 |
(一)“重建輕養”現象嚴重 長期以來, 由于農村公路養護未納入目標考核,建設和養護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大部分鄉鎮和村組認為建設才能出成效、出成果,極少注重日常養護,只有路斷了才有人管。加之養護資金有限,形成“小坑不補,大坑無錢補”的惡性循環,忽視了“三分在建,七分在養”的重要性,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缺乏積極性, 大部分鄉村道路處于失養狀態。 (二)通行保障能力差 近年來,由于村道建設補助標準不高,且鄉鎮、村級財力有限,村民自籌資金不足, 承包建設單價偏低,致使工程質量難以達標,使用壽命縮短,加之日常養護缺失,且絕大部分通村公路的橋梁是多年前建造的老橋改造利用,病危橋梁較多, 安全保障設施缺乏,有的通村公路排水設計及防護工程沒有到位,坡陡彎急,特別是縱坡較大、土質較差地段,雨水沖刷破壞嚴重,造成路基重創、路面易損,導致通行保障能力較差。 (三)超載運輸毀損公路 重點工程建設和資源型企業的運輸車輛,損毀公路現象較為嚴重。如我縣境內的高速公路、武廣高鐵、滬昆高鐵等重點工程建設先后施工, 大型的施工車輛超載運輸砂石,造成我縣云湖橋鎮缺高線等農村公路損毀嚴重;譚家山煤礦、白石沙石場、麥子石片石場等資源型企業運輸車輛經常超載,造成譚家山鎮新風線、白石鎮白寺線、梅林橋鎮吳大線等農村公路嚴重毀損,有的路面甚至已變成沙石路面。 |
|
改進措施 |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促進農村公路協調可持續發展。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公益性基礎設施。要牢固樹立長期管養及養護常態化的理念,切實加強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領導。同時,堅持建養同發展,建養并重、管養并舉的方針,切實抓好農村公路管養工作。 2、創新方法,提高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質量。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辦法,高效、實用、經濟地進行管養工作。 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由于建設等級比較低,農村公路破損路段較多,需實施的農村公路養護工程量大,資金嚴重不足。建議財政加大對農村公路養護的投入力度,減輕地方資金壓力。 4、積極引導,加強宣傳,營造群眾愛路護路的良好氛圍。大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教活動,讓群眾了解農村公路管養的大環境,提高廣大群眾愛路、護路、養護意識,營造良好的管養氛圍,防治侵占、污染公路及超限超載現象發生。 |
|
其他需要說明問題 |
1、法規制度逐步完善。法規制度建設是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2017年以來,通過文件和宣傳標語、橫幅和海報等方法,農村公路養護條例已經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之中。 2、農村公路日常養護運行機制初步建立。農村公路日常養護運行機制是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實現途徑。根據我縣公路管理體制的現狀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特點,專業養護和群眾養護相結合的農村公路養護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各鄉鎮建立了鄉鎮養護班組,鄉村道由鄉鎮和村級組織負責養護的養護管理模式。同時,建立了個人承包養護、統一養護等靈活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機制。 3、農村公路大中修養護進入良性循環。及時合理地進行大中修工程是改善農村公路路況質量的主要手段。按照“規范程序、合理設計、精心施工、加強管理、質量第一”的要求,切實加強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計劃管理、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擇優選擇具有養護資質的專業養護單位實施養護作業,努力確保全省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