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要點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4-03-15 16:32
2024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統籌發展和安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緊扣“三提一領”發展目標,樹牢正確政績觀,大抓落實、善抓落實,全力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凝心聚力,有效推動新型工業化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精神,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持續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縱深推進產業強縣“百十億”工程,以“三改一擴”“智賦千企”行動為抓手,大力培育各類優質企業,促進產業轉型和產業集群建設,為全縣經濟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1.持續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一是扎實搞好調研,在春節前后對全縣的重點企業和重點鄉鎮進行走訪調研,掌握企業今年訂單、市場、生產經營情況,確保年度各項指標任務完成;二是精準抓好監測,及時掌握各鄉鎮及天易經開區的工業企業運行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調整,狠抓聯網直報工作質量,確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鄉鎮(園區)保全縣;三是切實抓好業務培訓,確保工業數據質量,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全年開展業務培訓工作2次,其中聯網直報管理員業務培訓1次,企業入規培訓1次;四是抓好工業投資數據報送工作,及時掌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變化,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加強企業工業投資數據申報工作的指導,做到不瞞報、不錯報、不漏報。重點加強與統計部門的銜接,及時、完整、準確反映各鄉鎮和園區工業投資實際完成情況。力爭全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在7.5%以上。
2.大力培育各類優質企業。以產業強縣“百十億”工程為抓手,推進相關重點工作。一是實施企業“入規”二十大重點計劃。做好摸底調查,建立工業企業“三庫”,全力促進新建工業重點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實現“入規”;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積極引導小微工業企業“小升規”。加大對匯洋包裝、微草生物等20家擬入規重點培育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跟蹤服務,努力穩定存量企業,統籌協調,形成部門工作合力,力爭全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3家以上。二是實施十億級企業“聚變”計劃。全面推動我縣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扶持壯大培育十億級企業,優化存量、引進增量、壯大總量,分別培育首次營收過50億元的企業1家、10億元的企業1家、1億元的企業26家企業。三是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十大重點計劃。結合縣內工業企業實際,篩選信諾技術、韶力集團等10家企業分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力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以上。四是關注重點后備企業“上市”梯度培育。支持金鎧新材料沖擊登陸北交所,實現我縣企業主板上市零的突破;支持信諾技術、五洲通藥業、韶力集團在新三板掛牌,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積極推進產業體系建設。一是積極推進主導產業建設。圍繞省“4×4”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市“三優三特”現代產業集群建設,突出培育以廣州酒家(利口福)、皇爺實業為龍頭的生態綠色食品和檳榔制品產業;培育以五洲通藥業為龍頭的醫藥產業,培育以韶力集團為龍頭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培育以飛歐特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二是加強優勢特色產業培育,積極推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積極做好產業鏈條中企業的培育,共同打造我縣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做優做強湘蓮等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擇優推薦優勢特色產業參加省產業集群競賽。三是立足自身區位優勢,推動與長株潭主導產業的聯動發展。按照長株潭產業差異化布局,積極推進產業協同配套,不斷提升對主導產業的配套能力,推動與主導產業聯動發展。主動融入省級優勢產業鏈配套協作,積極承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等配套產業。
4.深入推進“三改一擴”和“智賦千企”行動。一是實施“三改一擴”十大重點計劃。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推動“三改一擴”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對湘潭新大粉末、九宇新材等十大技術改造項目予以重點支持,通過典型引領,帶動全縣先進制造業企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同時,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早日投產達效。二是實施“智賦千企”行動十大重點計劃。加快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的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重點支持伍子醉實業等10家企業建設成為數字化、智能化標桿企業,引領縣域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力爭推動全縣更多企業上云上平臺,力促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推動更多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三是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碳,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工業賦能綠色發展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加快推進我縣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如期實現。爭取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綠色工業園區1家、創建綠色供應鏈企業1家。
5.進一步指導企業爭資爭項。及時掌握最新的國家、省、市的相關政策和經濟發展動態,認真鉆研相關政策,包裝編制緊扣上級政策的好項目進入國家、省、市盤子。加強與省、市相關業務部門的銜接,為企業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通過項目扶持資金的引導,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從而增強中小企業加大投入的信心。
二、創新驅動,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實施“1135”工作計劃,即1條主線: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緊扣縣委“三提一領”發展目標;1個中心:持續打好科技創新攻堅仗;3個重點:強力推進湘潭市科技創新“133”工程、長株潭自創區建設,以及創新型縣(市)建設;5大科技創新舉措:抓研發增投、企業登高、成果破繭、人才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實施“1135”工作計劃,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實,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1.抓好研發“增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一是鼓勵和引導企業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全縣規模企業研發投入2023年度年報2024年快報數據調度,1月份召開5次專題培訓會,提升研發投入統計質量;積極與省、市、縣統計部門對接,掌握研發投入統計規則,提高我縣研發投入年報核定數。爭取年報上報數達到15億元,核定數10億元以上,2023年快報數18億元以上。二是持續指導企業做好研發準備金制度備案,對重點鄉鎮和企業上門服務,輔導企業對研發費用進行專項歸集,為企業解讀研發經費備案及獎補政策,破解企業研發信心不足問題,調動企業研發“增投”的積極性;爭取240家以上的企業完成研發準備金制度備案,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省市企業研發財政獎補資金。三是積極與財政局對接,爭取2024年財政科技支出增速達30%以上,財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達2%。
2.抓好企業“登高”,激發科技創新源頭活力。一是提高服務意識,加大企業走訪的力度,對有意申報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進行培育,指導首次認定的企業做好“登高”前期準備,確保高企申報質量。著重了解2021年50家高企參與重新認定的意向,一對一上門服務指導,爭取全年有效高企達153家以上。二是組織146家高企完成國家火炬統計和省高新技術企業統計年報,爭取完成率達100%;持續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和市場主體培育等重點工作,爭取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達277家以上。三是進一步推進科技型企業知識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工作,為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與發展提供資金扶持。
3.抓好成果“破繭”,賦能特色產業創新發展。鼓勵企業緊盯市場需求,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引導企業根據自身特點,積極主動地尋找創新主題和創新項目,積極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引進高校先進成果。加大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政策宣傳力度,舉辦小范圍沙龍活動,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技術開發合同的擬訂進行學習探討,引導、培育、挖掘“潛力企業”,充分調動園區和鄉鎮的積極性,提升我縣技術市場服務水平,力爭完成目標任務,促進全縣科技成果轉化。爭取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0億元以上,登記合同300份以上,讓更多企業享受成果轉化的惠企政策。
4.抓好人才服務,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進一步加強科技特派員(專家)創新創業工作。對農業類科技特派員隊伍進行調整、優化,積極籌備2024年度科技特派員大會,計劃下派科技特派員100名左右。扎實推進科技特派員科技創業行動,引導和鼓勵科技人才深入基層開展創業和服務,拓寬科技特派員工作服務領域和提升科技特派員工作服務功能,發揮科技和人才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進一步優化和調整科技專家服務團專家,更好地發揮專家的技術特長和優勢資源。依靠專家的專業優勢,以技術為支撐,以項目為依托,以科技成果為紐帶,推動科技創新工作,促進產學研合作深化和科技成果產業化。
5.抓好平臺建設,有效加強科技主體培育。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等方式,推進一批省、市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建設,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力爭新增市級眾創空間1家,市級星創天地2家。積極創建省、市企業技術中心,大力提升全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拓展工業提質增效的發展空間。加強省、市工程技術中心培育,推薦復瑞生物和珠江啤酒申報省級工程技術中心,諾伯特高溫設備和諾迪冷凍設備申報市級工程技術中心。
三、轉變作風,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一方面,加大助企“紓困增效”工作力度。扎實推進助企“紓困增效”幫扶計劃,嚴格落實縣級、鄉鎮領導和聯企干部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切實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加大惠企政策宣傳落實,持續開展惠企政策宣講活動,通過實地走訪、電話通知、開展培訓、網站平臺宣傳、集中宣講等多種方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了解政策、享受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穩定發展。另一方面,堅持不懈轉變工作作風。堅持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始終樹牢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守廉潔從政底線,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做好“鏡鑒”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后半篇文章”。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倡樹“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堅持激勵鼓勁、問責懲戒兩手抓、兩手硬,營造清爽干凈的干事創業氛圍。始終保持團結奮斗狀態,弘揚“三牛”精神,落實“四敢”要求,努力爭先創優,為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