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2019年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0-08-10 15:35
|
部門概況 |
單位名稱 |
湘潭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 |
|
年度預算金額 |
1953.75萬元 |
|
|
主管部門 |
湘潭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 |
|
|
單位基本職能 |
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文化、旅游、體育、廣電、新聞出版(版權)工作的政策法規;擬訂全縣文化、旅游、體育、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版權)事業的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貫徹實施國家和省、市發展旅游的戰略措施,組織擬訂全縣旅游市場開發戰略并組織實施,組織全縣旅游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推廣活動;指導和參與旅游景區(點)的規劃建設;加強旅游產業發展、旅游市場監管、組織資源開發、推動旅游交流合作。加強體育公共服務,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協調、組織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開展國民體質監測;發展體育市場,依法管理體育服務活動。依法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文化、旅游、體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政審批、審核、備案等管理職責;負責對全縣文化、旅游、體育、新聞出版等市場執法檢查、監督管理;負責全縣文化、旅游、體育、廣電、新聞出版人才隊伍的培訓、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加快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
|
|
績效完成情況 |
部門整體支出管理和使用基本情況 |
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各項經費支出嚴格按照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支付等有關規定執行。同時我局嚴格按照《湘潭縣財政專項資金分配審批管理辦法》《湘潭縣差旅費管理辦法》《湘潭縣縣級部門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辦法》《湘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津貼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等相關制度辦事,并結合局工作實際,制定出臺了湘潭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財務管理制度》《關于進一步推進局系統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的補充規定》《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制度》《項目資金管理制度》《湘潭縣農村公共文化設施使用和管理辦法》《湘潭縣加快全域旅游發展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湘潭縣實施精品旅游線路重點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等,明確了經費審批權限及程序,經費預算、核算管理、資產購置與處置、財務監督等,嚴格按程度、按要求管理使用專項資金,制訂規范了公務接待和公務用車的審批管理,較好地控制了行政運行成本,“三公”經費開支較去年有大幅降低。 |
|
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
2019年,我局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文化強縣建設的指示要求,緊扣全縣挺進“全國百強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目標,對標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精心謀劃,務實創新,成效明顯。逐步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旅游、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組織開展和承辦各類節會、節慶、賽事活動。同時,強化文旅體市場行業監督管理,促進全縣文化、旅游、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1.公共文體提質提標。今年以來,我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為主體,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完善設施、優化服務、創新載體,推進我縣現代公共文化縣、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平衡發展,組織引導廣大城鄉居民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廣受歡迎的群眾文化、體育、旅游活動。一是完善公共文體設施。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引入社會資金,多措并舉推進文體設施建設,共建設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66個、縣文化館和圖書館分館7個、健身驛站5處,億萬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繼續完善停車場、旅游廁所等公共服務配套,全民健身服務中心和非遺展陳裝修項目預計年底完成,即將投入使用。二是強化公共文體服務質量。共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免費開放藝術基礎培訓班兩期,開展聲樂、舞蹈、樂器等各類免費輔導培訓192次,組織文藝工作者下鄉指導培訓73次,開展文化志愿服務34次,參訓人數達4.8萬人次,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培養了一批基層文化骨干和文化能人。三是豐富公共文體產品供給。成功承辦了兩項國家級體育賽事——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體育健身活動和全國柔力球大篷車公益推廣萬里行活動,相繼舉辦了正月十五“慶新春·鬧元宵”“歡樂瀟湘”、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蓮鄉大合唱”等10余項大型群眾文體活動,放映農村公益電影、廣場電影7716場,開展“送戲下鄉、演藝惠民”演出110場次,精心編排《帶著孩子去扶貧》等原創節目20個,復排經典傳統劇目《劉海砍樵》和《春江月》,一批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地方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紛紛走上蓮鄉大舞臺。 2.傳統文化煥發生機。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工作,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發展。全年巡查文物點155處,排查整改安全隱患3處;新增彭德懷墓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點),實施齊白石故居、黎氏故居、周小舟故居等名人名居修繕工程,完成了陳鵬年墓復原修繕設計評審;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湖湘檳榔文化博物館、昌峰民俗文化博物館;推薦石鼓油紙傘、湘潭清刀木雕等非遺項目參加亞洲文化旅游展等國、省展會;國家級非遺項目“青山嗩吶”代表性傳承人莫柏槐榮獲2019年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薪傳獎”,“青山嗩吶”吹打樂《青山鄉韻》在“湘音·鄉韻”湖南原生態民族民間音樂會上一展風采;“非遺鬧元宵”“非遺進校園”“非遺獻禮70周年”等系列活動把傳統文化帶入現代生活。 3.夯實產業強化支撐。今年以來,我局爭取和整合各級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引導資金1000余萬元,支持烏石景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激發社會和民間資本參與文化旅游業的投資熱情。針對旅游產品開發、文旅消費升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文化產業不斷做優做強,湖南新向維成為湖南彩印行業龍頭老大,截止到12月底全縣51家文化企業,共計完成文化產業總產值45.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6億元,增長速度為14.72%。全縣30家體育彩票點完成體育彩票銷售量1710萬元,完成年任務的122%。積極打造鄉村旅游休閑、戶外運動體驗及文化研學旅行產品,開展各類節會營銷活動,助推產業脫貧。全年,我縣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增速12.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億元,增速12%。 4.行業監管常抓不懈。全力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深化文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年內受理行政審批事項30項;積極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切實加強行業監督,對城區歌舞娛樂場所進行集中整治,取締無證經營歌廳5家,吊銷娛樂經營許可證2家;立案查處違規經營網吧16家,開展校園周邊環境集中整治3次,下達《停業整頓通知書》37份;開展賭黃毒專項整治,依法取締存在賭博違法犯罪活動的電子游藝場所32處,收繳賭博機38臺;扎實開展文旅廣體市場安全大檢查,巡查126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51處,全年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縣域意識形態安全平穩。 |
|
|
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改進措施 |
存在的問題 |
1.公用經費嚴重不足。部門單位的公用經費由財政部門按照定額編制預算,定額標準體系的不健全從根源上導致了公用經費支出的不規范和項目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門正常運轉的各項支出都有所提高,但標準并未相應調整,不能滿足現實需要;二是部門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存在無預算,但必須支出的工作經費情況,如“創文、創衛”獎勵、河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精準扶貧抽調駐村工作人員生活補貼、交通補貼等,公用經費的嚴重不足導致了擠占項目經費。 2.預算執行存在偏差。部分項目財政并未能按照預算申報金額批準,有的甚至嚴重短缺,導致部分項目只能降低標準實行或擠占其他項目經費。 3.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目前,我縣沒有縣級博物館、美術館;沒有縣級旅游接待中心、沒有網絡監控平臺中心;縣圖書館現有館舍是縣人民政府劃撥原農經局的辦公用房;旅游的“四位”(床位、車位、廁位、餐位)建設仍然滯后;體育健身活動場館建設跟不上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城鄉公共文體服務陣地與全國文明縣城標準還有較大差距。 4、文物保護工作。文物保護單位及文物點多數因年代久遠、缺乏維修保護,特別是古建筑類文物日常保養維護經費不足,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文物保護隊伍亟待充實提高。 |
|
改進措施 |
1.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按照縣委縣政府“建設節約型”機關工作要求,嚴格實施精準預算下達各二級機構,局機關除確保工資待遇、正常運轉外,嚴控各項公用支出,如壓減辦公家具、辦公電器的采購,加強辦公用品的采領管理等,將單位基本支出控制在限額以內。 2.建議完善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體系。首先標準要和國家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隨物價水平的波動而自動調整;其次要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根據部門預算單位具體職能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標準,實現相對公平。 3.完善機制,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縣財政配套相關經費,加大專項經費的績效評估,對確需投入的項目予以優先保障。 4.加強縣直機關單位財務人員業務學習與培訓工作。加強縣直機關單位財務人員新政策新規定等業務學習培訓和實操能力,規范部門預算收支核算,及時了解預算執行差異,合理調整、糾正預算執行偏差,切實提高部門預算收支管理水平。 |
|
|
其他需要說明問題 |
預算追加均因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或業務工作特殊需要所致。 |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