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19-10-15 15:22
|
部門概況 |
單位名稱 |
湘潭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 |
|
年度預算金額 |
1914.48 |
|
|
主管部門 |
湘潭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 |
|
|
單位基本職能 |
負責管理全縣文化旅游體育廣電事業及文化旅游體育市場綜合執法,制定并組織實施全縣旅游業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組織開展全縣圖書、群眾藝術事業免費開放工作,指導全縣重點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做好全縣文物博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組織推進全縣廣播電影電視公共服務工作。 |
|
|
績效完成情況 |
部門整體支出管理和使用基本情況 |
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各項經費支出嚴格按照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支付等有關規定執行。同時我局嚴格按照《湘潭縣財政專項資金分配審批管理辦法》《湘潭縣差旅費管理辦法》《湘潭縣縣級部門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辦法》《湘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津貼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等相關制度辦事,并結合局工作實際制定、出臺了湘潭縣文化旅游體育局《財務管理制度》《關于進一步推進局系統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的補充規定》《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制度》《項目資金管理制度》《湘潭縣農村公共文化設施使用和管理辦法》《湘潭縣加快全域旅游發展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湘潭縣實施精品旅游線路重點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等。明確了經費審批權限及程序,經費預算、核算管理、資產購置與處置、財務監督等。嚴格按程度、按要求管理使用專項資金,制訂規范了公務接待和公務用車的審批管理,較好地控制了行政運行成本,“三公”經費開支較去年有大幅降低。加強了項目后期管理和維護。 |
|
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
2018年,全年預算資金1914.48萬元,其中:年初預算1645.32萬元(基本支出742.74萬元、項目支出902.58萬元),年中壓減66.28萬(基本支出9.04萬元、項目支出57.24萬元),追加335.44萬元(基本支出73.91萬元、項目支出261.53萬元);實際支出1965.73萬元(基本支出882.09萬元、項目支出1083.64萬元),基本支出預算超支9.22%,項目支出預算節支2.1%。 一年來,我局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文化強縣建設的指示要求,緊扣全縣挺進“全國百強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目標,對標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精心謀劃,務實創新,開拓奮進,各項工作任務全面完成。逐步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旅游、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組織開展和承辦各類節會、節慶、賽事活動,同時,強化文旅體市場行業監督管理,促進全縣文化、旅游、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1.文體設施逐漸完善。2018年縣文化館建成公共電子閱覽室、縣圖書館新建5個分館、新建6個鄉鎮文體廣場、104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目前全縣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合格率達到82.8%以上。全縣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人均擁有面積達5.8平方米,超過全面小康建設考核指標190%。基本保障了城鄉群眾健身、娛樂有場地、有器材、有服務,促進了縣域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 2.免費開放普惠百姓。縣文化館開展二胡、舞蹈、合唱培訓班64場次、各種輔導130多次,培訓學員達1.3萬余人次;縣圖書館積極推進“全民閱讀”,總、分館全年接待讀者13萬余人次,新增或更換新證4000余個,電子閱覽室接待上網讀者5000余人次,移動圖書館點擊量達到360余萬次;各鄉鎮文體廣電站年內免費接待群眾共計1.9萬人次,舉辦文化講座和培訓20期,開展公眾讀書活動 17次,參與讀者 2800人次,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每周1次,每天開放6小時以上。 3.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不斷推進。縣博物館實施了齊白石故居、周小舟故居、黎氏故居等名人名居修繕工程,搶救性考古發掘古墓葬6個,完成齊白石、周小舟故居管理服務的政府采購,有效提高接待講解水平;縣非遺中心開展“非遺進校園”和非遺傳習系列活動,啟動了縣非遺中心陳列布展工程,編輯出版《白石逸事》故事集,全年新增縣級非遺項目一項(湘潭清刀木雕)。啟動了縣非遺中心陳列布展工程。通過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面向基層、功能完備的文化服務陣地,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4.群文活動精彩紛呈。成功組織舉辦“百姓春晚”“慶新春•鬧元宵”“歡樂瀟湘”“戀鄉之夜”新年音樂會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慶新春•鬧元宵”吸引了3萬余人次群眾參與,其盛況被《湖南衛視》《湖南日報》等報道。“歡樂瀟湘·大美湘潭·戀鄉大舞臺”群眾文藝匯演活動自5月份以來,相繼組織了7個專場,共創作排練節目1000余個,專場表演節目300余個,觀眾達16萬人次。縣電影公司放映農村公益電影7928場(全年任務7716場)、廣場電影897場(全年任務800場);開展“三下鄉”活動19場次;湖湘公司完成“演藝惠民”演出118場(全年任務70場);組織編輯《白石逸事》故事集。積極開展文化藝術創作,原創節目花鼓戲表演唱《曉南互通順民心》在2018年縣百姓春晚中廣獲好評,又代表全市參加湖南省第六屆藝術節并獲得“三湘群星獎”金獎(音樂作品類);縣內書法家程仁的草書作品《文心雕龍·風骨篇》獲評省藝術節“齊白石藝術獎”(書法類);縣湖湘公司復排經典傳統劇目《清風亭》《白兔記》兩臺,新創花鼓彈詞表演唱《新時代禁毒歌》在湖南省“國際禁毒日”演出中獲銀獎;新創黨課宣講節目《新思想如春風吹煦農家》獲省委宣傳部“好聲音講壇—新思想進基層”微宣講總決賽一等獎,《黨的十九大精神耀蓮城,鄉村振興展新貌》獲湘潭市黨課宣講一等獎。 5.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組隊代表湘潭縣隊參加由市文體廣新局舉辦的“新年杯”氣排球比賽,舉辦了“貫徹黨的十九大·遠望成就夢”全域旅游杯登山越野賽、“石鼓·頂峰之旅”登山比賽、“我要上海運”登山選拔賽活動、“千里湘江第一灣”2018年湘潭縣自行車邀請賽、全國第三屆“邁步有約” 職業人群健走激勵大賽、“健康湖南”全民運動會等系列健身賽事活動,聯合彭德懷紀念館、烏石鎮成功舉辦穿越五峰山地越野賽。首屆“健康湖南”全民運動會湘潭縣賽區海選于6月28日全面啟動,完成12個項目的海選賽,并參加市選拔賽、省級決賽,拔河(男、女)、跳繩、踢毽子等獲得市級比賽冠軍,籃球(中年男子)獲亞軍,足球獲二等獎。拔河、跳繩項目代表湘潭市參加省級決賽,囊括總決賽男子組、女子組拔河雙冠軍。此外,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氣排球、舞蹈、廣播操培訓各1期,培訓人數100余人,選送50余人參加市級體育舞蹈培訓。通過各類賽事活動、體育指導和體育設施設備增建,我縣全民健身活動的影響不斷提升,參與人群顯著增加。 6.全域旅游全面發展。全力推進烏石景區創國家AAAAA級景區、“千里湘江第一灣”景區建設工作,積極配合梅林農業公園、花石湖湘田園村落、石鼓頂峰生態旅游區的規劃建設。鄉村旅游有新亮點,指導梅林山莊、白石人家等一批鄉村旅游基地創建省級鄉村旅游區(點),引導發展了梅林花舍、石鼓德信園等一批鄉村民宿,開辟了穿越昌山、白石探源等旅游線路。精心編印《鄉村旅游指南》及宣傳單頁,啟動了湘潭縣旅游電子名片(移動短信)發布工作,開展旅游節會活動十余次,“石鼓·頂峰之旅”“彭總故里之旅”“梅林游園”“云湖橋采橙”等節會品牌日益響亮。全縣累計新增餐位3820個、車位2000個、床位506個、廁位380個,與上年度對比新增“四位”16%、20%、8%、24%以上。研學旅行和農業觀光休閑等旅游基地建設、民宿體驗和文化文博等新業態的開發逐步推進,進一步完善了旅游交通、購物和旅游標識導覽。2018年,全縣預計接待游客907.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3.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1.68%和25.83%。 7.文化產業全員增效。建立了文化產業項目庫,全面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摸底工作,目前,全縣共有文化產業企業539家,個體戶3456家。積極指導湘潭昌峰民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湘潭林泉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石鼓夢娜家庭農場,石潭蓮花山莊農場、湖南恒源龍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湖南華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五龍山大杰寺3A景區道路提質改造等進行項目立項;推薦兩家企業(湖南彩達、湖南恒源龍)申報湖南省2018年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組織文化產業統計單位(湖南豪杰包裝、東凌彩印、湖南新向維、湖南恒會昌、信諾顏料)等企業組團參加11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首屆進口博覽會”。1-11月份,全縣42家文化產業統計單位上報文化產業總產值33.6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率7.8%,其中規上營利性服務業18家,1-11月共計上報4.7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億元,增速48.73%,穩居全市第一。全縣24家體育彩票點,全年完成體育彩票銷售2210萬元,超額完成全年任務(1400萬元)。 8.市場監管全面加強。結合“三創一治”等中心工作,嚴抓全縣文旅市場規范管理司,開展安全播出、非法衛星接收境外電視信號整治、強化網吧巡查管理、歌廳整治、推進旅游市場執法、規范文化娛樂市場經營。全面推進“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易俗河鎮鳳形山社區確定為省級示范點。全年共開展執法檢查528次,出動檢查人員3950人次,查處違規經營網吧35家,歌廳2家,開具《責令整改通知書》56份,檢查經營單位2400家次,繳毀各類非法出版物及印刷品3000余冊(張),受理群眾舉報20件,實施各類行政處罰案件37起,有效地維護了縣域意識形態安全。全面推進“馬上辦、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對全縣139家網吧、37家娛樂場所、32家印刷企業、3個影院、16家出版物零售經營場所按期年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建立全縣文化、體育、旅游領域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做好了老電影放映員每月困難生活補助發放及安全維穩工作。 |
|
|
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改進措施 |
存在的問題 |
1.部門單位的公用經費由財政部門按照定額編制預算,定額標準體系的不健全從根源上導致了公用經費支出的不規范和項目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門正常運轉的各項支出都有所提高,但標準并未相應調整,已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二是部門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必須支出,但無預算。如事業人員績效獎、“創文、創衛”獎勵、過渡性醫療補貼、支持河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精準扶貧走訪等中心工作經費支出、義務植樹活動等,公用經費的嚴重不足導致了項目經費的擠占。 2.預算執行存在偏差。部分項目,財政并未能按照預算申報金額批準,有的甚至嚴重短缺,導致部分項目只能降低標準實行或超標準擠占其他項目經費。 3.我縣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有了長足發展,但仍滿足不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目前,我縣沒有縣級博物館、美術館;沒有縣級旅游接待中心、沒有網絡監控平臺中心;縣圖書館現有館舍是縣人民政府劃撥原農經局的辦公用房;旅游的“四位”(床位、車位、廁位、餐位)建設仍然滯后;體育健身活動場館建設跟不上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城鄉公共文體服務陣地與全國文明縣城標準還有較大差距。 |
|
改進措施 |
1.公用經費是保障部門預算單位機構正常運轉和履行行政職能的物質基礎,是部門預算的核心部分。完善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體系,關鍵是要建立科學的動態調整機制。首先標準要和國家方針政策、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隨物價水平的波動而自動調整;再次要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根據部門預算單位具體職能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標準,實現相對公平。我單位也將按財政預算標準,嚴格實施精準預算下達各二級機構,局機關也確保工資待遇、正常運轉外,嚴控各項公用支出,如壓減辦公家俱、辦公電器的采購,加強辦公用品的采領管理等。 2.加強縣直機關單位財務人員業務學習與培訓工作。加強縣直機關單位財務人員新政策新規定等業務學習培訓和實操能力,規范部門預算收支核算,及時了解預算執行差異,合理調整、糾正預算執行偏差,切實提高部門預算收支管理水平。 3.建議縣委、縣政府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要求,加大對文化旅游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優化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同時加大對文旅項目的投入,推動文旅項目建設,有效撬動一批社會資本,促進全域旅游發展。 |
|
|
其他需要說明問題 |
預算壓減為財政統一要求;預算追加均因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或業務工作特殊需要所致。 |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