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2017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17-11-17 10:58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縣委、縣政府進一步細化目標責任,加大經濟指標運行監測的頻次和密度,掌握經濟運行動態,隨時采取應對措施,全力確保任務按期完成。同時,各有關部門圍繞市對縣經濟績效考核10項指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考核指標,強化部門協作,認真安排部署,積極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對接、匯報和溝通,為確保實現半年度乃至全年度綜合測評目標不斷努力,縣域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穩中有進態勢。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一)縣域經濟平穩增長
今年以來,縣域經濟在投資和內需的有力拉動下,繼續保持平穩增長。1-6月,預計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億元,同比增長8.6%,較一季度增速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億元,同比增長2.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億元,同比增長8.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億元,同比增長10.8%。
(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1.農業生產保持增長
上半年,盡管水災對全縣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全縣農業仍保持增長。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34.5億元,同比增長2.2%。一是主要農產品生產保持穩定。全縣糧食播種面積79.85萬畝,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蔬菜種植面積14.61萬畝,比上年略有增長。期內預計出欄肉豬89.42萬頭,同比增長3.5%;禽蛋產量10446噸,同比增長1.2%。二是現代農業發展穩步推進。上半年,新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特色農產品基地30個、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示范社6家。
2.工業生產穩步發展
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繼續強力推行“強工壯縣”系列舉措,全縣工業經濟實現穩步發展。1-6月,全縣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63.8億元,同比增長14.3%,增加值71.2億元,預計同比增長9.0%。從產業發展來看,食品加工、醫藥制造等產業增長較快,實現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0.9%、17.9%。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一是園區產業集聚發展水平不斷提升。1-6月,天易經開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53.8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1.0%,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占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5.5%,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產業集聚水平繼續提升。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好。目前,全縣進入高新技術產品名錄庫的企業總數達72家。上半年實現產值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9.7%,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7.6個百分點。
3.第三產業發展良好
1-6月,預計全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億元,同比增長10.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7.8%,較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一是服務業運行良好。上半年預計全縣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40.0%。二是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1.8億元,同比增長26.2%。三是商品房銷售較快增長。1-6月,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1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6%。四是全域旅游強勢推進。借勢假日游、鄉村游、休閑體驗游、文化研學游逐漸升溫,策劃和推進梅林示范片、花石、石鼓等景區的提質提檔;全力推進烏石旅游區創5A景區工作,烏石鎮成功納入“湖湘風情旅游小鎮”項目庫;舉辦系列旅游節會活動,拉動了縣域旅游的較快發展。1-6月,全縣累計接待游客414.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6.35億元。
(三)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一是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得益于全縣項目競賽和重點工程建設的有力推進,投資項目建設來勢喜人。1-6月,全縣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同比增長16.0%,今年以來增速逐月回升。二是消費市場較為活躍。1-6月,全縣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7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4億元,同比增長15.0%。
(四)經濟運行質量較好
一是財政總收入平穩增長。1-6月,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4.32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26億元,同比增長3.3%;上劃收入4.06億元,同比增長32.5%。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55.4%,較上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5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3億元,同比增長9.2%。三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1-6月預計全縣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2元,同比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36元,同比增長7.6%。
(五)供給側改革有效推進
一是采煤洗煤高耗能工業企業全部退出,工業能耗下降。二是商品房去庫存取得進展。6月末,全縣商品房待售面積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3.4%。三是企業降成本效果顯現。5月末,全縣規模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5元。四是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加強。湘蓮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檳榔加工業注重開發多品種、多口味、多檔次產品,進一步開拓消費市場,形成了胖哥、小龍王、伍子醉等品牌,檳榔加工已成為年產值過百億的產業。
(六)民生改善持續推進
一是民生支出保持增長。1-6月,全縣公共財政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達9.26億元,同比增長1.5%。二是居民就業總體穩定。1-6月,全縣城鎮新增就業4865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993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982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總體來看,上半年我縣經濟運行雖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予以高度關注。
(一)工業提速壓力增大
上半年,全縣沒有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庫209家規模工業企業中,停產企業11家,產值負增長的企業27家,占全縣規模工業企業總數的18.2%,特別是傳統的礦山資源行業生產低迷,1-6月產值同比下降12.8%,工業提速后勁不強。2016年全縣新增或成長的規模工業企業與退出規模工業企業數量相當,兩者相抵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限。
(二)投資支撐有所弱化
1-6月,全縣計劃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4個(房地產投資項目除外),同比減少29.4%,累計完成投資25.9億元,同比下降25.8%。同時,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部分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遭遇較多經營困難的狀況,企業投資謹慎,擴大生產規模的動力不足,工業項目投資力度較上年明顯放緩,1-6月全縣工業投資預計同比僅增長10%,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1.1個百分。大項目個數及投資減少和工業投資放緩對我縣后階段投資增長造成很大壓力。同時因統計人員變動等原因,少數鄉鎮和縣直部門報送投資數據不主動、不及時,如存在兩個鄉鎮1-5月投資上報數據為零、個別縣直機關單位投資數據漏統遲統等現象,也影響到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
(三)市場消費增長緩慢
全縣限上商貿企業僅50家,無法支撐市場消費快速增長。1-6月限上商貿企業實現零售額7.4億元,占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僅為15.6%。一是達到限上標準的住宿企業少。全縣旅游業雖然呈“井噴式”增長,但全縣缺乏相匹配的住宿餐飲業來支撐,目前達到限上標準的住宿餐飲企業僅6家,旅游所帶來的住宿餐飲消費很大部分未能納入限上商貿統計。二是地域影響消費。居民消費更多地轉移到周邊長株潭市中心城區,居民消費潛力在外地釋放,導致投資商和開發商在縣城建立有規模的服務業企業意愿不足。三是缺乏新的熱點。近年來汽車銷售是我縣限上商貿企業零售額的重要支撐,但行業經過較快增長后,增速出現負增長,1-6月同比下降3.3%。
三、后期經濟發展走勢研判
從國際看,由于刺激性政策作用衰退,結構性改革尚需時日,全球貨幣寬松和資產荒將延續,市場潛在風險依舊廣泛存在,全球經濟依然復雜嚴峻,總體上緩慢復蘇的態勢沒有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4%,較2016年小幅回升。從國內看,6月份制造業PMI為51.7%,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8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9%,環比上升0.4個百分點,同比增長2.42個百分點。經濟總體延續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具體表現在:消費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繼續超過“半壁江山”,而且還在不斷擴大,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層出不窮地誕生;新動能正在蓬勃壯大,通過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別是商事制度改革,目前每天誕生企業1.5萬戶左右,個體工商戶4萬多戶,支撐了大量新增勞動力就業。
從縣內看,我縣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存在上述一些問題,將對我縣經濟增長帶來較大下行壓力,但我縣經濟發展仍具有較強的支撐因素:一是投資拉動仍將持續。近年來,投資對我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隨著德懷大道、潭花復線、宏信創新產業園二期等重點項目的加快推進以及棚戶區改造、社會民生投資的持續擴大和投資項目的投產達效將有力推動我縣經濟發展。二是天易經開區的較快發展將有力支撐全縣經濟增長。目前園區以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為目標,著力加強園區發展,已形成先進裝備制造、食品醫藥、新材料三大產業,集聚效應日漸凸顯。今年下半年預計申報規模工業企業10家以上(全縣17家以上)。三是民生保障的不斷改善和居民收入的穩步提升將有力促進居民消費的穩定增長。四是城鎮化進程的穩步推進將為經濟發展提升空間與潛力。綜合分析,我縣經濟穩中向好因素不斷累積,經濟穩中有進勢頭強勁。
四、工作建議
(一)加強重點企業、項目服務,壯大經濟總量
一是著重幫扶重點企業。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積極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推動重點企業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技術改造升級,增強全縣工業增長的穩定性。二是繼續大力推進簡政減稅降費,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把稅費負擔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競爭力。三是堅持不懈抓項目引進和服務。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信息庫,圍繞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突出重點領域,努力提升招商引資的規模和質量。同時,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簽約項目促上馬開工,在建項目促盡早竣工,竣工項目促投產達效。
(二)加快培育“四上”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
“四上”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新增較大規模的“四上”企業,對提升當年度經濟指標增速關鍵所在。建議各相關職能局,迅速篩選一批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申報“四上”進度,培育經濟發展新的支撐點。建議全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7家以上、資質以上房地產企業6家以上、限上商貿企業3家以上、規模服務業企業3家以上。
(三)壯大主體消費市場,發揮金融杠桿的作用
一是利用生產促進消費,努力創造我縣良好的消費環境。消費能夠反作用于生產,這是共識,生產同樣能夠有效促進消費。如加強建設我縣范圍內餐飲和住宿,能有效提振我縣消費市場,讓全域旅游的快速發展惠及到消費市場,促進整個三次產業的緊密發展。二是有效發揮金融杠桿的作用。金融是資金在時間和空間的交換。利用縣域四大投融資平臺,撬動金融杠桿,把資金進行優化配置,發揮閑散資金的最大效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投資,提高我縣金融對地區經濟服務的能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四)夯實統計基層基礎,實現應統盡統
縣直相關經濟主管部門和各鄉鎮應切實重視和加強統計工作。要安排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專門負責,進一步加強本單位數據的運行調度和收集、整理;要明確本單位的年度、季度甚至月度目標任務、時間節點,做到有條不紊、心中有數;要按照縣人民政府的調度安排,及時上報各項統計數據,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統計監控主抓、部門全面落實的機制,確保數據應統盡統。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