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轉變”推動湘蓮加工產業園項目重啟提速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4-11-14 14:56
湘潭縣花石鎮是全國湘蓮特色小鎮,常年種植湘蓮面積2萬畝以上,年加工湘蓮10萬噸以上,湘蓮產業年產值50億元以上,是全國最大規模的湘蓮集散中心,年湘蓮出口規模全國第一,獲評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等榮譽。為進一步推動湘蓮產業高質量發展,花石湘蓮加工產業園項目于2020年4月正式立項,項目總面積139.06畝,園區用地100.05畝,計劃投資3.77億元,在完成土地征拆工作后,受多方因素影響,項目一度停滯。為重啟這一重點項目,縣委、縣政府深入調研、調整思路、創新模式,推動項目于2023年5月重新開工并加速推進。目前園區已完成道路硬化,5家企業建設進入竣工驗收階段,6月底可以陸續投產;園區建成后可實現產能和稅收翻番,帶動周邊群眾就業3000人以上。項目從陷入僵局到重整旗鼓加速推進經歷了“三個轉變”,主要做法如下:
一、轉變思路,解決“項目誰來建”的問題。面對項目停滯的局面,縣委、縣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反復研究,決定轉變思路,“先破后立”解難題。一是深入調研找癥結。縣委書記、縣長多次深入一線調研、研判分析,找準了項目停滯的“病根”:一方面由于政策調整,原來明確的蓮鄉實業集團不能擔任產業園建設業主;另一方面園區征收存在遺留問題、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待提升、責任劃分不明確、要素保障不到位等原因,也阻礙了項目的推進。二是變更主體明責任。針對問題,縣委、縣政府出臺《繼續推進花石湘蓮加工產業園一期項目建設方案》,明確蓮鄉實業不再擔任建設業主,改由縣人民政府授權花石鎮作為牽頭業主,解決了“業主不明”這一根本性問題,并圍繞項目落地、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等方面逐一明確了責任主體。三是上下聯動強合力。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湘蓮加工產業園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調度園區建設工作,花石鎮設立項目建設工作專班,縣、鎮兩級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倒排工期、細化任務、全力攻堅,形成推動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轉變模式,解決“資金誰來投”的問題。明確建設主體之后,政府財力有限,資金來源成為項目重啟亟待解決的最大難題。縣、鎮兩級和市場主體充分溝通協商后,決定將原來“政府全盤建設、企業租賃廠房”的模式變為“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的建管模式,由鎮政府組織入園企業自行建設,有效解決資金誰來投的問題,達到三個方面的顯著效果。一是減少政府投入。如按原來模式,政府將計劃投資3.77億元。而轉變模式后,由蓮鄉實業利用上級獎補資金完成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僅負責保障園區后期規劃建設和管理運營,直接減少政府投資2.57億元,也避免了政府新增債務。二是撬動社會資本。模式轉變后,吸引5家湘蓮企業入園,前期總投資超2億元,建成投產后預計可新增全產業鏈勞動力就業超1萬人,新增產值達7億元,有效發揮了國有資本在園區建設中“四兩撥千斤”作用,充分挖掘了社會資本潛力,擴大了有效投資。三是激發企業活力。“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模式以公開競標的方式選定入園企業,在土地摘牌后,最大程度放權至企業,充分尊重企業的自主性。在自建模式下,企業必然選取適配度最高、利益最大化的廠房建設方案,這既提高了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又充分釋放了市場活力,入園企業今年7月底可全部建成投產。
三、轉變作風,解決“服務如何優”的問題。項目重啟以來,縣、鎮兩級在市“四區一地一圈一強”建設總指揮部的高位推動下,轉作風、抓落實、優服務,開啟項目建設“加速度”。一是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政府整合資金投入1.2億元,完成了征地拆遷和“三通一平”等項目前期工作,通過實際行動,打消企業疑慮。嚴控園區專業化發展路線,嚴把建設工程質量,監督企業做到規范化、安全化和效率化施工建設,解決園區企業后顧之憂。二是高效率辦理審批手續。聚焦企業“四證”辦理周期長的難點,實行“多對一”的企業服務機制,提供“母親式”無償幫代辦服務,最大程度縮減項目審批時間,整體辦理周期由半年縮短至80天,大幅加快了建設進度。三是高質量提供金融服務。積極搭建政銀企交流平臺,通過聯系長沙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天易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為入園企業解決融資需求7000余萬元,有效緩解企業開發建設資金壓力。
湘蓮加工產業園建設歷經波折,最終“起死回生”,有以下啟示。必須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以舉債搞產業建設的思路不可持續,留下的必然又是勞民傷財的“半拉子”工程;產業發展必須算好成本賬。必須解放思想、敢于突破、改革創新。監管模式的改革是項目重啟和順利推進的關鍵,在新形勢下破解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難題,唯有堅定不移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必須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要秉承“兩條線三回歸”思路,盡力從微觀經濟活動中退出來,決不能搞大包大攬,真正讓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產業發展才能煥發新的活力。必須打造良好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也是企業敢干、敢投的信心和底氣,必須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