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產業培塑行動 “提質量 增效益”工作方案
湘潭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yqfq.com.cn 發布時間:2024-06-11 15:07
為充分發揮湘潭產業基礎和科教資源優勢,瞄準產業細分領域,推進“重點產業倍增計劃”,培育我市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增長點,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緊盯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方向,緊扣湖南省“4×4”現代化產業體系,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產業培塑行動的部署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點發展先進鋼鐵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配套、先進能源材料及電池三大優勢主導產業和軍工、電機電控電傳動、紅色文化旅游三大傳統特色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湘鋼集團、吉利汽車、湖南裕能三大千億企業。推動我市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5%,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高,制造業企業利潤持續提升;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加快融合,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力爭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過35%。力爭獲2024年省人民政府“大抓落實”督查激勵。
二、工作任務
(一)做大做強農業特色產業
高標準建設“米袋子”和“菜籃子”,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54萬畝、產量121萬噸以上。推進集中育秧設施建設,強化農機社會化服務。加大低鎘水稻推廣力度,支持省農科院在潭低鎘品種試驗示范。確保生豬存欄穩定在150萬頭、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80萬畝以上。完成21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2600處“小水源”工程建設。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積極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強一批農業產業化標桿企業。打響沙子嶺豬、湘蓮、壺天石羊、“韶山紅”茶等區域品牌,加快湘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南地區肉類加工示范區建設,培育一批集研發、生產加工、配送于一體的預制菜企業,推動農業產業鏈產值向千億晉級。促進檳榔產業綠色轉型、健康發展。實施“五片百村”工程,梯次推進全域鄉村振興。支持韶山市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市。(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
(二)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1.先進鋼鐵材料產業。牽頭聯合婁底、衡陽打造先進鋼鐵材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核心企業湘鋼集團,重點向造船用鋼、海工用鋼、壓力容器鋼、管線鋼、特種鋼等系列產品精深加工領域發展。依托永達機械、勝利鋼管等一批骨干企業,推動金屬制品及鋼結構行業發展壯大。加快精品鋼材深加工產業園、汽車用鋼項目、湘鄉鎂基產業園建設,積極引進和培育鋼材精深加工企業,延伸拓展鋼材深加工產業鏈條。支持一力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建設,完善產業生態,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厚板供應基地、全國重要的汽車用鋼及零部件精深加工產業基地和中南地區最大的金屬制品及鋼結構生產基地。(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園區)
2.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聯合長沙、株洲打造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重要一極,依托吉利汽車、湖南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等整車企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零部件和配件制造、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后市場等領域。大力發展電機電控、汽車零配件、充換電設備等配套產業。支持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擴大規模,提高配套能力,實現汽配產品由外圍件、配套件向核心件、主機延伸。加強與湘江新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合作,積極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發展規模化的汽車物流、汽車及零部件貿易、汽車租賃等配套服務,著力發展汽車服務業,打造具備建成年產50萬臺整車(涵蓋燃油車和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產能的千億產值生產基地,建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城。(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湘潭高新區、湘潭經開區)
3.先進能源材料及電池產業。聯合長沙、株洲、郴州打造先進能源材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依托鋰電正極材料頭部企業湖南裕能磷酸鐵鋰、湘潭電化錳系材料的核心競爭力,發揮中南大學、湘潭大學等市內、省內高校科教優勢和“新能源裝備及儲能材料與器件”“新型儲能電池關鍵材料制備技術”2個國地聯合創新平臺的優勢,以湘鄉綠色化工產業園、雨湖區動力電池材料暨循環經濟產業園兩個專業特色園區為載體,引進培育電池和隔膜、電解液等原輔材料生產企業,支持鋰電池回收企業的發展,圍繞“前驅體、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芯、電池包封裝與制造—回收再利用”領域打造鏈條完整、核心競爭力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并在鈉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氫能等領域積極布局。(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園區)
4.軍工產業。充分發揮我市軍工基礎優勢,重點依托江麓集團、江南集團、江濱集團、榮嵐智能等核心骨干企業,培育引進一批民參軍企業,著力構建軍民兩用先進裝備制造、軍民兩用電子信息、軍民兩用新材料為支柱的產業機制,打造湘潭“軍工城”亮麗名片。(牽頭單位:市工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園區)
5.電機電控電傳動產業。依托湘電集團、華聯電機等重點企業,大力提升高速電機、高壓電機、防爆電機、船用電機的技術水平,加快發展微特電機、伺服電機、電機變速箱、新能源車用電動機。依托威勝電氣、沃森電氣等重點企業,加快開發中低壓開關與電氣成套、配用電智能化設備、智能配用電系統解決方案與節能服務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智能電控裝備生產體系。依托湘電動力、哈電風能、崇德科技、湘電重裝,圍繞電機電磁驅動技術轉化、移植,拓展應用領域,重點發展船舶電傳動裝備、軌道交通電傳動裝備、風電裝備和礦山車輛電傳動裝備。依托華菱線纜、金杯電工等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線纜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和配套率。依托湘鄉電力產業園,推動電力電工電器產業集群發展。聯合衡陽、長沙、株洲共同打造輸變電裝備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湘潭高新區)
(三)加快推進第三產業發展
1.紅色文化旅游產業。重點聚焦規劃先行、招商引資、業態打造、品牌創建、宣傳推介,以“強點、連線、延鏈、優面”為原則,打造“一核兩極三區”。“一核”,即以做強韶山為核心的經典紅色名片為引領;“兩極”,即帶動千里湘江第一灣、齊白石文化藝術兩極支撐;“三區”,即推動大烏石紅色體驗區、大東山研學休閑區、大昭山綠心康養區三區聯動,形成一核引領、兩極支撐、三區聯動的總體格局,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游目的地。(牽頭單位:市文旅廣體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各縣市區)
2.現代服務業。以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為抓手,緊扣“提優”“補短”“培新”方向,抓好韶山數字文旅、昭山健康產業、岳塘區現代金融品牌建設,力爭再獲批2~3個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服務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建設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國家供應鏈創新與示范城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合理布局、集約高效”和“區域協同、聯動融合、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的原則,著力構建“全鏈條、嚴標準、可追溯、高效率”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進一步推動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體系建設,實現省級工作站在縣市區、國家級園區全覆蓋,強化科技型企業、省級技術轉移轉化示范機構培育,推進雙創孵化載體、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等建設。打造以韶山為代表的經典紅色名片,深化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全力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實施“六個一批”行動,推動元宇宙賦能文旅產業創新,拓展數字韶山、數字萬樓等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消費新場景。推動傳統商貿企業觸網上線,發展“線上引流+實體消費”模式。(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園區)
三、推進機制
成立實施產業培塑行動工作專班,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市人民政府協管副秘書長協助,市發改委、市工信局主要負責人任副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等。專班辦公室設市發改委,負責日常協調調度工作。
- 全部留言
- /
- 評論
- 有用()